【全国爱耳日】爱耳日:防聋治聋,精准服务
1998年3月,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,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“发病率高、数量多、危害大,预防薄弱”这一现实,提出了《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》的第2330号提案。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、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,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。2000年3月,我国开展了第一次“爱耳日”宣传教育活动。这对减少耳聋发生,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。
2017年3月3日,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。今年的主题是:“防聋治聋,精准服务”。专家提示,保护耳健康,年龄不同,侧重点不同,青壮年要谨防突发性耳聋,老年人和孩子则要关注老年性耳聋和分泌性中耳炎。
24岁的小林是位技术工人,而37岁的赵女士是位大公司的白领,他们并不相识。可是这两天,他们相聚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耳鼻喉科病房,因为他们都患了突发性耳聋,只是程度不同。仔细了解发病经历,一位因家中急事,着急上火,情绪不稳,一个因工作压力,连续一周熬夜出差。开始时,他们只是突然出现单侧耳朵闷胀不适,继之出现尖锐的耳鸣声,且越来越响。开始,他们都未在意,以为春天上火,逐渐发现,一侧耳朵听力下降,甚至完全无法听到一点声音。幸亏都很快来到医院就诊,经纯音测听后确诊为突发性耳聋,之后就被留下住院治疗了。
工作紧张、生活不规律、压力大、熬夜,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是青壮人患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,小林的听力基本恢复,而赵女士,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听力未能完全恢复。而之后,在系统治疗一段时间后,赵女士需要人工听力辅助设备,即助听器的帮助。
避免突发性耳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合理控制工作节奏,不熬夜、规律作息,以减少突发性耳聋发生的机率。
和青壮年不同,老年人最容易患上的是老年性耳聋 。很多老年人罹患多种慢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。常年累月,慢性疾病损伤了内耳系统,再加上衰老导致的听力系统退行性改变,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患有老年性耳聋。
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,说话打岔,要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就诊,评估听力。如果发现确实存在老年性耳聋,要及时选配合适的助听器。
老年人助听器一定要注意精准佩戴,助听器的验配要到医院做专业的听力检测,助听器的选择是在听力下降的频率给予补偿,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放大装置。不做专业的评估、试戴和调整,仅仅随便网上买一个,有可能反而因质量问题或适用范围不匹配,加重听力损伤。
孩子常常因为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。小儿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,之后出现鼻塞、耳朵不适。有的孩子,有过敏性鼻炎或腺样体肥大。平日家长仅仅关注鼻塞、打喷嚏、流鼻涕等鼻部症状,往往忽略儿童鼻塞后继发出现的耳闷、听力下降。儿童往往不善表达,甚至听老师讲课听不很清楚,也不会及时告诉家长。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,呼唤时反应差等情况,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,早期诊断,及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。
耳聋还和其他许多因素相关,对某性疾病的治疗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药物,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内耳毛细胞有损害。
药物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,禁止滥用耳毒性药物。对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肾功能障碍的患者,应禁用耳毒性药物。婴幼儿、妊娠期妇女、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同样敏感,应该禁用,必须使用时也应慎重。在用药过程中,一旦发现耳中毒症状,如头晕、耳鸣、听力减退、平衡障碍等,应立即停药。此外,对于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的病人,最好定期检测血清抗生素水平及听力情况。
噪声造成的听力损伤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、进行性听力损伤,其损伤部位在内耳毛细胞,毛细胞是人体听觉神经的末梢,极易受噪声损害,一旦受损不能再生。
噪声是能够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,长期生活、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,将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。因而工作时使用必备的劳保用品是不可或缺的。尽管个体之间对噪声性聋的敏感性有极大差异,但如果在足够的时间内接触足够强度的噪声,几乎每个人的听力都将受损。
日常生活中,持续、音量过大的使用耳机,在不知不觉中有可能损伤人们的听力系统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所以那些喜欢长时间佩戴耳机的年轻人,一定不要把耳机音量调的太大,尤其喜欢睡眠时佩戴耳机,更是有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,损伤听力。
总之,对于耳聋的防和治,同样是非常重要的,毕竟美好的世界,需要听力的感知。防聋治聋,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,不同的病因,不同疾病时期,采取不同的策略。为患者提供精准个人化的医疗服务,保护和改善病患的听力,是耳鼻喉科医师未来努力方向。
文/耳鼻喉 张宁
图片源于网络